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北京现代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  ·每周影人:江苏摄影家赵志春(2010.3.22-2010.3.28)  ·中国出口跃居世界第一或面临更大贸易保护压力  ·中国红色旅游三年来累计接待4亿多人次  ·世界著名水城:荷兰阿姆斯特丹  ·云南浪巴铺土林: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景  ·又到黄金季 红叶正浓时  ·到东北雪乡过大年 找回儿时的年味儿  ·优秀影人:重庆摄影家龚福勤(2011.5.30-2011.6.12)  ·京剧——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  ·最具泰国民族特色的皇宫建筑群——泰国曼谷大皇宫  ·每周影人:北京摄影家王靖(2010.8.16-2010.8.22)  ·新疆乌鲁木齐风城市风光  ·湖北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昨现“井喷”  ·绚丽多彩的塞罕坝秋韵  
更多>>
离天三尺三——石渠之行
CCN传媒图片网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艾莉  

    今年五一,总算去了趟石渠。从成都摄影师吕玲珑的那本《太阳部落》的画册里认识石渠以来,我的石渠之旅终于成行了!石渠,是一个吸引了我多年的高原之地。它是四川距离省会成都市最远的一个县,公路距离达1100公里,中途要翻越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越数片高山草甸和广袤的草原,还要跨过数条大河。它也是四川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其行政面积达2万5千多平方公里,而大成都行政区7区12县也不过1万余平方公里。偌大的一个石渠县,仅有人口6万多点。真可谓地广人稀呀!广袤的土地,遥远的距离,平均海拔达4200余米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却幸运的被当今四川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给遗忘了。非常幸运,这里没有开发,没有如织的游人,也没有高楼大厦楼堂馆所洗头房洗脚房卡拉OK赌场红灯区等等。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内地人的好吃嘴还没有把舌头伸到这里,而藏传佛教所主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石渠有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在可可西里被贪婪的偷猎份子追杀的四处奔逃的藏羚羊,在这里却过的悠闲自在,甚至对身旁呼啸而过的汽车也无动于衷。这里是真正人文和民族文化的保留之地,境内有46座各派寺庙和睦相处,有多处有千年历史的石刻壁画,还有据称世界最长的巴格玛尼石刻墙和格萨尔王遗留下来的中国藏区最雄伟的玛尼堆-松格玛尼石经城。中国很重要的2条大河,金沙江和雅砻江都越境而过,充沛的水源孕育出了多片巨大广袤的草场,每年夏季,这里是“草的原野,花的海洋”。

109645-00819 石渠行

ID:109645-00819 石渠行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张家玮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在每年的五月,往往是风光爱好者感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白雪皑皑的林海雪原已经过去,而如魔毯般的花的海洋还没有到来。幸运的是,石渠丰富的文化和人文景观等着我们。我们一行10人从成都出发,这也是我历次出游同行最多的一次,经过一天一夜几乎换人不停车的狂飙之后,我们走完了常规需要2天才能到的里程。因为大家积极性很高嘛。从玛尼干戈岔口一进入石渠境内,就感受到了石渠独特的荒凉,差不多200多公里的行程,几乎没有一个市镇。虽然是五一黄金周,也少见游人,只剩我们的旅行车在荒凉的公路上疾驶。幸好路况还不算坏,据说这是某年中央的朱某人要来此视察,大小官员们跑断腿铺成的献礼工程,我们幸运的享用了。一路经过了一个挺漂亮的长海子,还翻了几座雪山垭口,其余的路段荒凉的可怕。我用瞌睡和大家狂欢的合唱度过了这段闲暇的时光。


    到石渠已经是下午6点过。中午在玛尼干戈还阳光万丈,到这里却是乌云密布狂风呼啸了,这就是离天太近的结果。县城海拔4200余米石渠县城很小,也很荒凉。就那么几栋普通的房子。在旅游开发响彻甘孜阿坝,稻城,四姑娘山的高级宾馆密度超过府南河畔的今天,这里让我回忆起了9年前第一次去红原的感觉,今天的红原已经和成都任何一个繁华的街区无异。街道静静的,不见一个外地客。想着想着雪竟然下起来了,五月飞雪。要是在成都这样想必一定又有大的冤案了。。。哈哈!同行的南方小朋友第一见到雪,居然把别人头上落的雪花误作了头皮屑。找了家还不错的小旅店,我们拍掉头顶的落雪,住下了。


    石渠太大,所以旅行攻略上描述的景点,彼此间距离县城往往上百公里之遥。扎西卡大草原,扎加坝高原湿地,利山巨石群,照阿西姆石刻,查加部落都太远了,而且据侦察路况不明我们在石渠只能待2天,所以只有拣近的看了。第一个目标就是距离县城40公里的色须寺,从县城往西北方向去,一出县城路况就遭透了。看来当年朱某人的视察仅仅止于县城阿到了色须寺,有点失望。本人游历藏区十多年,走庙无数。这个庙真有点寒酸,无论规模,档次,建筑风格,甚至佛像刻画经堂布置都比较一般般,无甚特色。短短时间看完,大家又奔巴格玛尼墙去了。巴格玛尼强就在色须寺附近,仅十余公里的路程,可路实在烂的可以,中途还有一断桥。我们的车只好涉水而过。过了小河就见远处草原上一段很长的墙,巴格玛尼墙到了。巴格玛尼墙是个有特色的东西。在藏区,藏传佛教徒们把刻有经文的石板堆成一堆,就叫玛尼堆。用来表达对神的敬意。玛尼堆一般呈圆锥形,直径不大最多几米而已,但巴格玛尼墙却是一道长长的墙,长达1600多米!墙体厚度高度约3米左右,就像一段小长城。堆砌墙体上的每块石板,都刻满了经文或佛教艺术画。有些还镶嵌了石龛。里面供奉着佛像。巴格玛尼墙不是某人一时砌成,而是300年来无数佛教徒各自为阵一点点堆砌出来的,所以远看它是一段完整的墙,近看却样式风格修饰迥异。给巴格玛尼墙添砖加瓦的工作到今天还在继续,所以墙的长度还将继续延伸下去这里到处都是无主的流浪狗,藏人爱狗,也决不打狗吃狗肉。狗对人也很亲近。所以这里成了狗们悠闲自在的天堂,玛尼墙经常人来人往,流浪狗们便聚集于此求得一份口粮,我们的车一停,便立即围上来一大群大大小小的流浪狗,安静的看着我们。可惜我没带狗粮,只能给它们一些水果糖了。


    第二天计划去松格玛尼石经城,某些同志经过2天4200米海拔的折腾,已萌生退意。可1100公里都过来了,80公里还嫌远么?我坚持要去。松格玛尼石经城的具体地点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在往回走的某个岔口。往回走的路上有个长长的海子,准确的说是个高原水电站,山谷中一道堤坝,造就了一条长达数公里的人工湖。高原的湖水如宝石般幽蓝。美不胜收岔口就在电站附近,正好一辆藏民的拖拉机经过,连忙上去打探。一开口傻眼了,这位爷根本不懂汉话无论我如何手舞足蹈他都不明白。突然灵机一动,赶紧叫同伴拿出旅游手册,指着松格玛尼石经城。老藏胞终于明白了,手往他来的地方一指,同时给我伸出5根手指——汗。居然还有50多公里去石经城的路上挺艰难,只有一条简易的机耕道,高海拔让植被更少了,地表象火星上一样荒凉。路边偶见一些狗的尸体,估计是那些无疾而终的流浪狗吧。中途翻越一个垭口,严重的缺氧让汽车也没力气了,引擎功率骤降。只好下车,连推带拉的把车弄过去。50多公里就这么慢吞吞的开了3个多小时。翻过一道梁子后,眼前突然展现出一片广袤的平地,远远的就看见松格玛尼石经城堆砌在那里。总算到啦!松格玛尼石经城其实也是个“另类“的玛尼堆,或者说是个巨型的玛尼堆。它远看就像个古代的军事要塞,长宽约50多米,高度俺估计超过10米以上。由无数的石板砌成。同样,每一块石板都布满经文或佛教石刻画。据说,因为草场泥地松软,还有一半多陷到地下去了,和巴格玛尼墙一样,它依然被佛教徒们继续在加高,同时也在继续下沉。传说松格玛尼石经城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为了纪念手下战死的弟兄们而建立的一个小玛尼堆,很快就成了一个圣地。后人们纷纷来此朝拜,也继续添砖加瓦,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玛尼城。有考证说从最下面发掘出的石板上,刻的不是藏文经书而是梵文的。这有力的证明了松格玛尼石经城诞生于佛教进入西藏之初。从石经城一边有个小门可以进入石经城里面,入口很窄,仅能容下一身。里面如同迷宫一般,狭窄的通道弯来拐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就不幸在里面暂时迷路约一刻钟,最后狼狈的爬过一个石堆才找到出口。在里面呆着,万籁寂静,太阳火辣辣的立在头顶。偶有几只秃鹫飞过,哇哇的叫2声,令人感觉毛骨悚然。我背着NF1,仔细看着石刻,很多石刻文字工整,刻刀刚劲有力决不拖泥带水。尤其一些石刻画,记述着一些佛教传统故事,线条简洁,彩色画是用矿物盐绘制的,历经岁月而不褪变。我居然在一片石板上看见了西游记故事...就像连环画一样。时间比较紧,还得赶路,没来得及在石经城里再顿悟出什么。我们匆匆撤退了。当晚10点过到达玛尼干戈,至此,石渠之行也算结束了。


    这次本来就是一次观光之旅,一路走马观花,行摄匆匆。但也领略了石渠的奇,真希望这片土地别被中国式的“旅游开发“给毁了,有机会我还会再去,仔细端详那片离天很近的高寒之地。 (CCN传媒图片网 艾莉)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张家玮)
业务合作热线

电 话:52837246

E_mail:serv@ccnpic.com